尚—法蘭斯瓦.米勒(1814-1875):米勒是19世紀法國寫實主義的田園畫大師,以農民生活的繪畫創作聞名世界。米勒生於1814年法國諾曼第半島格魯什村的一個富裕農家,童年時與父親一起在田間勞動。18! 38年遷居巴黎習畫,因為厭倦都市的生活而於1849年移居巴比松,此後即以農村生活田園風光做為創作主題。
米勒的《晚禱》、《拾穗》等畫作使無名農夫成為與《蒙娜麗莎》一樣舉世知名的肖像,雖然只是默默專注於工作的身影,卻有著英雄史詩式的莊嚴與崇高意象,而米勒也因此被尊崇為法國最偉大的田園畫家之一。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是法國奧塞美術館首次以典藏的米勒畫作為主軸所策劃的海外特展,65幅的展品包括米勒的16幅真跡創作《拾穗》與《晚禱》更是首度同時亮相臺灣的藝術重寶!米勒的畫作之外,亦展出與米勒同時代的風景畫大師胡梭、柯洛,以及受米勒影響的後輩畫家艾杜安、布荷東等人的畫作。而為了讓觀眾能更深切感受當時法國的農村生活,奧塞美術館特別挑選展出19世紀中晚期,紀錄法國農村生活的21幅原版攝影,真實呈現米勒所詮釋的法國農村生活。


尚-法蘭斯瓦.米勒  Jean-François Millet  以下出處維基百科

出生: 1814年10月4日(1814-10-04) 法國芒什省格魯什村
去世: 1875年1月20日(60歲)   法國塞納-馬恩省巴比松村

(Jean-François 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國巴比松派畫家。以鄉村風俗畫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國畫壇聞名。習慣被稱作米勒,實際按照法語發音應翻作「米葉」。

生平:

 * 1814年-出生於法國諾曼第半島格魯什村(Gruchy),耕農家庭之子;童年時曾幫助父親在田間勞動。
 * 1831年-17歲,創作了《牧羊人在看守他的羊群》,顯示出極高的繪畫天賦。
 * 1832年-18歲起,到瑟堡市(Cherbourg)向兩位當地畫家學習繪畫。
 * 1834年-20歲,到瑟堡學畫。
 * 1837年-23歲,獲得瑟堡市議會的獎學金,到巴黎美術學院向浪漫主義派畫家德拉羅什學習。米勒也常常去羅浮宮,從米開朗基羅、普桑、林布蘭特的畫中臨摹學習到不少表現技巧。
 * 1839年-離開德拉羅什的畫室。
 * 1840年-米勒「肖像畫」入選沙龍,正式躋身巴黎畫壇。
 * 1841年-在瑟堡與服裝店的女兒寶琳-維吉妮‧奧諾結婚住在巴黎,3年後寶琳-維吉妮患了肺結核病死。
 * 1844年-30歲,喪妻,回到故鄉。
 * 1845年-續絃,回到巴黎。
 * 1846年-與續絃的卡特琳‧勒梅特生下第1個孩子。
 * 1847年-米勒開始將他的興趣專注在鄉村題材的作品。
 * 1848年-在巴黎的「自由沙龍」展出古典主義風格的《巴比倫被俘的猶太人》和鄉村風俗畫《篩穀的人》。
 * 1849年-《拾枯草的人》獲得1000法郎的獎金,夏天時,由於巴黎動亂,米勒偕同妻兒搬到巴黎近郊,鄰近楓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定居。這是他最貧苦潦倒的時期,一邊在畫室創作,一邊又必須為了生計在田裡耕作。
 * 1850年-米勒畫出了《播種者》。並以此畫獲得許多重要人物的讚賞與肯定。如作家維克多·雨果、印象派畫家梵谷等。
 * 1853年-正式和第二任妻子舉行婚禮。
 * 1857年-《拾穗》,可說是米勒最著名的畫作。此畫描繪三名農婦在一片金黃色的麥田中撿拾收割過後的麥穗。在畫面中充滿的感傷與人性尊嚴的寧靜,奠定了米勒在法國自然派畫家中的重要地位。
 * 1858年-《晚禱》(米勒死後,法國富商索夏爾以80多萬法郎購回此畫並於1909年捐贈給羅浮宮)。
 * 1862年-48歲,畫《持鍬的男人》。
 * 1867年-在巴黎萬國博覽會與柯洛一起展出田園自然風格的畫作,拾穗等八幅作品獲得首獎,人們逐漸認可米勒的繪畫。
 * 1868年-54歲獲頒榮譽勳章。
 * 1874年-法國政府委託他繪製萬神殿大壁畫,但因健康問題無法完成。
 * 1875年-61歲時咯血病(肺結核)逝於巴比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8件為米勒作品 / 圖網路資料,文參考展覽出版的圖錄




 坐著編織的牧羊女,1856
NO1  坐著編織的牧羊女,1856  油彩、木板  39 x 29.5 cm

米勒以「農民畫家」著稱,曾創作不少以牧羊女為主題的畫作。這幅《坐著編織的牧羊女》,描繪的是坐在楓丹白露森林一帶,利用牧羊的空閒坐著編織的少女。從森林的空隙望去,遠方是巴比松村的入口與夏伊平原,四下一片靜謐,年輕的牧羊女靜默安祥的身影,傳達了畫家人道的關懷與史詩式的讚賞。




 縫衣婦人
NO2  縫衣婦人  油彩、帆布  33 x 25 cm

米勒在巴比松定居的期間,曾經畫了一系列以居家生活為主題的畫作,描述婦女餵食幼兒、坐在搖籃邊縫衣、教小女孩打毛線等等,米勒主! 要是想透過這些室內畫向愛妻和所有為家庭默默奉獻的婦女們致敬。以紅、藍、黃三種原色繪製的小幅作品,正是米勒作品的精髓所在。《縫衣婦人》所描繪的細節顯示了米勒明察秋毫的觀察力,而毫不做作、自然的詮釋,正是這幅畫之力量所在。




 紡紗女,奧弗涅的牧羊女,1868-69
NO3  紡紗女,奧弗涅的牧羊女,1868-69  油彩、帆布  92.5 x 73.5 cm

這幅油畫是在巴比松完成,但草稿是來自米勒在1866年旅居奧弗涅及亞利耶地區時所畫的多幅速寫。奧弗涅的原? l景觀及敦厚鄉民打動了米勒的心,而此處所呈現的小牧羊女正表現出米勒的關? h。紡紗女的面孔似乎籠罩在光環之中,眼窩凹陷,雙唇微啟,背光的身影後方是浮著朵朵白雲的明亮天空,襯托出人物超越時空的永恆感,猶如孤寂、索居的象徵,若隱若現的羊群瀕臨消失的邊緣,更加深了這種感覺。




 大牧羊女圖,約1863
NO4  大牧羊女圖,約1863  油彩、帆布  81 x 1 00 cm

米勒從1862年開始構思這幅畫,完成後在1864年的沙龍展公開展出,博得觀眾的一致好評,這是米勒第一件受到公眾認可的作品。全畫洋溢著寧靜、安祥與和諧之美。簡單的場景、令人讚賞的構圖、對細節鉅細靡遺的觀察,配合藍、紅、金黃色的組成,完成和諧完美的畫面。




 春天,1868-1873
NO5  春天,1868-1873  油彩、帆布  86 x 111 cm

四季組曲是西洋風景畫的傳統古典題材,《春天》是米勒藝術生涯晚期接受委託創作的傑? @,描繪著春雨將霽,天邊湧現兩道彩虹的田園風景,以充滿表現主義風格的筆? 瓷A展現典型的巴比松畫派特色。人與大自然的對話,縮減成大樹下渺小的身影,而戲劇化的光影對比,則為田園意象增添了詩意與抒情。




 格賀維勒的教堂,1871
NO6  格賀維勒的教堂,1871  油彩、帆布  60 x 73.4 cm

這幅優美的風景畫,是米勒生平最後的幾幅作品之一。自由的筆觸和明亮的色調令人聯想到當時代的年輕印象派畫家的風格。這幅畫對米勒而言,與他的童年回憶有關,米勒小時候,母親帶他去看教堂新鑄好的鐘,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身處於一個極端遼闊的地方」,他覺得? 訄鞳u好像比穀倉還要廣大」。這可能就是他把這個小教堂畫得比實際大很多的原因。左方那個收工回家的農人,如果按照正確比例來畫,應該比畫上的尺寸大一倍才對。




 晚禱,1857-1859
NO7  晚禱,1857-1859  油彩、帆布  55.5 x 66 cm

米勒以自身的童年回憶為藍本,描繪一對在馬鈴薯田工作的農夫農婦,暫停手邊的農務,隨著遠方教堂傳來的晚禱鐘聲,站在暮色蒼茫的曠野中低首祈禱的肅穆身影。簡潔有力的刻劃,讓《晚禱》引起超越宗教意涵的普世共鳴:謙卑、感恩、對土地的尊敬、人與自然? 漫M諧。




 拾穗,1857
NO8  拾穗,1857  油彩、帆布  83.55 x 110 cm

「拾穗」是源自遠古的一項農業習俗,意指在秋收季節,允許窮人在收割過後的田地,撿拾剩餘的麥穗、玉米穗等以求溫飽。早期西歐美術史中最常描繪到的拾穗故事即為《舊約》中的「拾穗者蘿絲」。

《拾穗》是米勒多年觀察研究的創作結晶,他以沐浴在金黃秋陽下三位無名農婦曲背彎腰的拾穗形象,將一件農業社會貧民的苦差事賦予英雄史詩般的崇高意象。此畫於1857年在巴黎沙龍展展出時,一度受到保守派人士抨擊,因為他們擔憂在法國大革命與工業革命之後,生活日益艱辛的貧民會受到煽動,隨時揭竿而起。然而歷經時間的考驗,米勒的《拾穗》已經成為世界名畫的代表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農婦.拉美特利 1887完成
NO9  農婦.拉美特利 1887完成  霍勒(1846-1919) 油彩、帆布 161 x 124.5 cm


 楓丹白鹿農舍中庭  約1844完成
NO10  楓丹白鹿農舍中庭  約1844完成  德崗 (1803-1860)  油彩、木板  78 x 56 cm


 抓背的母牛   1861以前完成
NO11  抓背的母牛   1861以前完成特華雍 (1810-1865) 油彩、帆布 113 x 145 cm


 拾穗者之歸  1859完成
NO12  拾穗者之歸  1859完成  布荷東(1827-1905) 油彩、帆布 113 x 145 cm


 小橋  1855完成
NO13  小橋  1855完成  胡梭(1812-1867) 油彩、木板 38 x 54 cm


 路邊水潭,貝里的農莊  1845-1848完成
NO14  路邊水潭,貝里的農莊  1845-1848完成  胡梭(1812-1867) 油彩、木板 34.5 x 53.5 cm


 柯塞特的平原與沼澤  1859完成
NO16  柯塞特的平原與沼澤  1859完成  勒盧(1814-18957) 油彩、帆布 113x189 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eNow 豬腦的白痴網誌】:wretch.cc/blog/DeeNow
【DeeNow 豬腦的白痴影片】:wretch.cc/video/DeeNow
【DeeNow 豬腦的白痴留言】:wretch.cc/guest/DeeNow
【超爆笑的死亡之旅】:wretch.cc/blog/DeeNow&article_id=2457064

(\(\
(-.- ) 咦~~~~~~~~~~~~~~~~~~~ 肚子咕咕叫 
           6(‵▽′)ψ
 /)/) 矇面加菲貓___________________來囉!!
( -.-)
 ?C-) 看屁啊~~~~~~ ╯-_-)╯~┴─┴ 翻桌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__╭╮
│           │
│ ≧ ╭───╮ ≦ │
│╱╱╱│0 0│╱╱╱│
│   ╰───╯   │
╰──┬O────┬─O╯
  ●│     │
  ╰│  O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ee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